王石:张维迎不是利益集团代言人

2006-04-11 14:17:52    中国企业家  王石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二月初,我在亚布力参加“中国企业家论坛”,进到酒店房间,看见桌子上放着会议资料,还有一本书:《竞争力与企业成长》,不禁眼前一亮,因为书名中的“竞争力”与“企业成长”,正是目前万科最关注的问题,

  二月初,我在亚布力参加“中国企业家论坛”,进到酒店房间,看见桌子上放着会议资料,还有一本书:《竞争力与企业成长》,不禁眼前一亮,因为书名中的“竞争力”与“企业成长”,正是目前万科最关注的问题,也是许多成熟的新兴企业常常思考的问题。


  眼前一亮还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我一向尊敬的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张维迎。我与张维迎的相识和交往,主要是在各种论坛和年会场合。几年前,我有幸被光华管理学院聘为EMBA课外辅导员,与张维迎的交往就更近了一层。


  当天晚上,兴致勃勃地把书一口气读完。自序中提到,这本书收集的文章大部分是他在论坛上发表的演讲。我留心了一下,25篇文章中,1篇是为克劳斯·海因里希教授与鲍勃·贝茨先生所著《适者生存》作序,7篇是为企业管理类杂志撰文或访谈,17篇——近七成是在各类企业家论坛或年会上的演讲。


  这个数字从侧面反映了张维迎一直关注中国企业成长,关注中国企业家群落的生存环境。然而他却因此备受舆论责难,被视为“利益集团代言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郎顾之争”爆发后,张维迎是第一个打破沉默的主流经济学家,呼吁“要善待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坚持必须进行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这使他越发到了风口浪尖,有人这么说:“中国知识分子所能遭遇的民间唾弃在他这里达到了巅峰。”


  作为一个企业家,我对张教授的见识和勇气很佩服。事实上,对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的表现,张维迎多有批评。维护也好批评也好,无外乎出于一位学者看法。网上有一些过激言论可以理解,但要把张维迎与企业的接触说成“利益集团代言人”,则近乎诛心之论。经济学家与企业最有名的接触,莫过于60年前,年轻的彼得·德鲁克与通用汽车总裁阿尔弗雷德·斯隆的会面,随后德鲁克进入通用汽车开始其公司研究,这次研究的结果,即《公司的概念》一书的出版,宣告了现代企业管理学的诞生。直到今天,世界上绝大多数企业还获益于这本书中的智慧。有人觉得德鲁克是什么“利益集团代言人”吗?


  因为长期关注中国企业的成长,使得张维迎能更准确地把握中国企业成长的脉搏。但比起德鲁克,张维迎与企业还走得不够近。作为一个研究企业理论的学者,他应该有更多的机会深入企业中进行考察和研究——而且不仅仅是他自己,还应该带上他的学生,动用他的资源,用更多的精力去进行中国企业的案例分析,这样想必对中国企业成长、对中国经济发展更有帮助。


  张维迎是个大忙人。1994年拿到牛津博士学位回国后,他一直在北大任教,在兼顾学术研究、教书育人的同时,还担任了光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等行政职务。在他主持下,光华管理学院为中国企业培养了一批批人才,同时也是许多优秀企业管理人员进修提升自我的首选,与长江、中欧并肩,成为中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


  相对于长江、中欧这样的新建机构,北大拥有悠久得多的历史传统,这也使得光华在向一流商学院迈进的过程中,面临着更多的束缚。1999年,张维迎推动治理结构改革,打破师资近亲繁殖,引入激励机制,“不升即退”,破除“终身教席”,“学科末位淘汰”,这些改革措施,引发了中国各大商学院乃至教育界的变革,更引起了极大震动和非议。他所面临的压力,一点也不比他在“郎顾之争”中所面临的压力小。


  这位比我年轻五、六岁的教授先生头发早已花白,这可能有遗传的因素,更可能是操劳过度所致。对这样一位身体力行推行教育改革的学者,我还是不得不表示佩服。


  回国以后,张维迎致力于中国企业理论与改革的研究,在学术上同样很有建树。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引文索引》统计,他的论文被引用率连续几年排名第一。如果他把用在学校行政、教育改革领域的时间和精力,转而用于潜心研究企业理论,想必在学术上的成就还会更大?


  但张维迎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学家,他还是一个改革的斗士、一个企业理论的布道者——这可能正是《竞争力与企业成长》的立意所在,这本书对大多数新兴企业而言,是一本难得的普及读物,行文晓畅易懂,关于企业创业、职业化管理、核心竞争力、产业整合和制度环境的基本道理,娓娓道来,比如:“先做大再做强,最终很难做到‘大而强’,先‘小而强’再‘大而强’才是企业真正的成长规律。”比如“市场越完善,竞争越激烈,多元化就越难,专业化就越重要。”又比如“企业成长有赖于职业化管理,职业化管理有赖于全社会的信任度。”


  本书的关注点是“竞争力”。经济转型使得民营企业有了与国有企业争夺市场空间的机会,全球化和加入WTO,又使得大多数只有不到20年历史的中国民营企业,与世界上最优秀的跨国公司站到了同一个擂台上。中国企业如何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成长?张维迎给出五种途径:第一、垄断资源;第二、规模经济;第三、品牌;第四、供应链管理能力;第五、核心技术。按照他的说法,中国目前做得最大的企业依靠的是垄断资源,其次有少数能做到依靠规模经济做大,极少数创造了品牌价值,几乎没有任何企业真正拥有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核心技术。


  因为是不同场合的演讲,张维迎的一些主要观点在书中不止一次重复,但这恰恰可以看出他的良苦用心。遗憾的是,或许是因为投机的机会太多了,许多企业家并不以为然,在粗放经营中一直在犯张维迎所告诫的错误。而张维迎就像一个布道者,坚持苦口婆心地传播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外国优秀企业的经营经验,实在难能可贵。


  万科20多年里,也犯过张维迎所告诫的那些错误,付过许多代价。从这些代价中,万科认识到对经济规律的遵从、对人文精神的弘扬,才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市场中应该做简单而不是复杂,做透明而不是封闭,做规范而不是权谋,做责任而不是暴利”。


  在这个风云突变的时代里,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不随大流,不屈服于舆论压力,这本身就值得我们尊敬。经济学家、布道者和斗士张维迎算得上是中国企业家成长路上的良师。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