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破题

2006-03-31 15:44:39    南方网 转载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国务院发展中心联手六省研究中部怎么崛起继“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之后,“塌陷”的中部也在图谋着战略崛起了。有关“中部崛起”的话题,已然是时下“两会”间最热的话题之一。  热度是逐渐升温的,从去
国务院发展中心联手六省研究中部怎么崛起

继“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之后,“塌陷”的中部也在图谋着战略崛起了。有关“中部崛起”的话题,已然是时下“两会”间最热的话题之一。

  热度是逐渐升温的,从去年两会到之后的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中部崛起”的概念逐步形成并最终被写入四中全会文件。而在接下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部崛起”战略被列为2005年经济发展重点之一。

  给这个釜底加热的,不仅仅是中部省份的人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简称国研中心)与中部豫、晋、皖、鄂、赣、湘六省发展研究中心早已开始着手有关“中部崛起”的研究课题。

  3月7日,国研中心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在今年2月23日合肥召开的‘促进中部崛起战略与政策研讨会’上,我们共同讨论了中部崛起需要中央采取哪些政策,并且在那个会上对‘中部崛起’这个课题研究提了几点建议。”

  据记者了解,这个名为《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政策研究》的课题,已经形成了初稿。中部六省政协在今年两会上联合提出的有关“中部崛起”的提案就是在这个初稿的基础上形成的。

  战略虽然已经明确提出,但还缺乏推进的具体目标、思路和政策。“两会”后课题组成员将组织考察小组到各个省调查,不仅仅是依靠各省发展研究中心报上来的材料,“争取在6月份完成课题并上报国务院”,并力争这一战略能被纳入“十一五”规划。

  还有哪些政策空间可利用?

  国研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认为,到目前为止,中部如何崛起的对策和建议还不够,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行之有效的政策。侯永志说,“这次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也提出要把‘中部崛起’的内容具体化、落到实处,我们的这个研究课题正合其时。”

  李剑阁分析,“中部现在应该对自身的历史定位非常明确。在战略上,只有与国家的发展相统一,中部自身的发展才有方向。首先应明确什么是自身要解决的,什么是需要中央政府帮助的。中部各省的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也有共同的特征:农业开发较早,是农产品的主要产区;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传统文化积淀深厚,这里面既有传统的优良文化但同时也有保守闭塞的部分。”

  而国研中心的“中部崛起”课题为的就是研究中部六省发展中的诸多困惑。

  李剑阁提醒:“中央区别对待的政策会越来越少,不可能照搬长三角、珠三角、西部、东北的模式,中部必须走自己的模式。中部集中了全国农民总数的近1/3,各省发展研究应该更多地集中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农’字方面,研究中央向地方区域政策倾斜的空间有多大,中央政府在区域政策中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

  侯永志说,现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在制度环境方面跟以前有很大的不同。过去的做法是给一些特别需要关照的地方特别的优惠政策,而现在,市场经济逐步完善,这种特别关照的政策空间实际上变小了。因为我们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统一、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那种给优惠给特别照顾的思路和政策也要随之变化。

  “到底还有哪些政策空间可以利用?过去比如我们在沿海开放地区,只要开一个口子,效果就很明显。但现在的开放是全方位的,各个地区都要开放。过去我们曾经考虑过给一些地区税收上的优惠,但是现在税收统一问题正在进行当中。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课题就是要寻找在这种体制环境下还有哪些政策可以用。不能像过去那样,某个地区要某个政策,结果全国都要这样一个政策,最终这样的政策却没有了效果。”

  国研中心研究员李善同接受采访时也说,区域经济成为发展主流,中部崛起也是一个整体,六省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各顾各,而应该有个整体考虑和规划。可以把各自的地理信息整合起来,看看哪个区域分布有什么优势资源,哪些应该先发展,哪些需要保护,哪些应该逐步发展等,应有个长远规划。

  推进成立领导小组 细化政策

  另据记者了解,具体到实际,国研中心的这个课题将涉及到若干条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重点,其中主要包括几个方面:如何加大对各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如何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怎样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如何完善中央支持农业的各项政策;怎样加快落实中部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改造的政策;如何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怎样实行在中部地区推广增值税转型改革等。

  根据3月4日联合课题组发布的意见,国研中心与中部六省发展研究中心的当务之急,一就是要推进成立“中部崛起”领导小组,设立相应的办事机构,组织和协调实施促进中部崛起的有关工作,中部地区也要设立相应机构;二是制定促进“中部崛起”的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从战略层面上明确中部地区的发展定位、目标、阶段性任务和分步实施的具体政策措施。

  而对于中部六省来说,促进中部崛起,他们关注的问题,既针对现实,又面向未来。

  比如,江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礼明就认为,中央现在对粮食风险基金和粮食补贴的政策措施就有不合理的地方。他形象地说,按照现在的这种产区负担而销区不负担的模式,对农业大省来说实在不公,无形中形成多做贡献多吃亏的现象。

  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方瑜垠在粮食问题上看法与刘礼明相似。方瑜垠还认为,农村改革一直落后城市改革,现在农村的改革到了升华的阶段,土地问题是核心,民工潮在客观上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但随着支农政策的出台,现在的土地流转出现了回流,中央应在这方面予以重视。

  湖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余立国和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处长董天锡则强调,对中部的支持应放在城市集群的建设上,发展大流通、大市场是中部的优势。余立国还认为中部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建立好的市场机制上,未来不能光看资源的多少,而是看聚集资源的能力。

  被列入中部方阵的资源大省山西,其产业结构跟中部其他省差别很大。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劲民将山西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四矿”上,他认为山西为国家贡献了很多,但也背上了很多包袱,现在山西的一些老工业城市如太原、大同急需加入老工业基地改造的行列。

  李善同说,眼下中部地区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时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受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影响,正进入大规模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阶段。中部地区在地域和经济发展上与沿海接近程度高,要首先承接这种转移。

  而侯永志说:“我们在做课题时通盘了解全面的情况,统筹兼顾中部六省的具体方面。我们的思路是有些地方要重点考察它的农业发展,有的地方重点考察它的现代制造业发展,而另外的地方也许重点考察它的资源开采和利用的情况。”

  “因此,国研中心的这个课题将努力体现地区发展差异的要求。一个影响到3.6亿人口长远发展的研究课题,不仅要考虑国家的需要,还要考虑地区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对于中部六省某一个地区的定位来说,不能简单定位为某某基地就算了,因为实际上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综合概念。”侯永志最后强调。

泛珠三角合作有望升为国家级发展战略目标

江海波在学者就泛珠三角合作做出“合作伙伴存在‘同床异梦’、有流于概念设计可能”的警示后不久,2005年年初在四川召开的“泛珠三角政府秘书长会议暨发改委主任会议”上传出一个积极消息。

 据悉,此次会议开始着手抓泛珠三角的战略规划编制,并积极争取将泛珠三角合作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泛珠合作”有望由此与“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具有相同的战略地位,从区域性的经济协作范畴转向国家级发展战略目标。

  “泛珠”不新鲜类似概念早期就有?

 1月7日,清华大学21世纪世界发展研究院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殷存毅教授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的“CEPA与泛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对泛珠三角松散型合作状况做出了“合作伙伴之间存在‘同床异梦’、有流于概念设计可能”的警示。

 殷存毅说,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历史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泛珠三角的内容和形式其实并不新鲜。从泛珠三角目前所呈现的内涵来看,它只能起到促进有关省区发展中扩大跨界经贸交流与合作的作用,是各自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补充,还不是一个把有关省区的发展融为一体的区域性发展战略规划。“在1987年前曾经大量出现的省区经贸合作中,都能见到与泛珠三角类似或完全相同的内涵。”

 殷存毅说,但是,由于当时整个宏观经济体制的原因,区域经济合作存在一些障碍。如当时的垂直管理体制使区域合作很多问题受到来自各种职能行政部门的干预;各种区域经济协调组织虽是一种政府行为的执行机构,却不是一级政府,政府行为的优势得不到体现,缺失却暴露无遗。并且整个体系缺乏相关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区域经济协调组织所做的一切规划或决定缺乏任何强制约束力,执行效果大打折扣。“轰轰烈烈地走过场、高谈阔论、盛行一时的区域经济合作在1989年之后就逐渐偃旗息鼓,取而代之的是后来风靡一时的‘诸侯经济’。”

  合作伙伴貌合神离?

 殷存毅认为,现在的泛珠三角合作仍然存在以往的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各种障碍。

 殷指出,泛珠三角部分合作伙伴怀有一种搭便车的心态,“在表示积极参加‘泛珠三角合作’的同时,却又自己规划了另外一个区域发展规划作为本省的发展重点。”如福建省提出把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广西和云南都把建立与东盟经济合作作为各自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据悉,有的省份甚至出于保护本身的发展重点不被冲淡,还要求省内媒体对泛珠三角合作问题不做宣传或“炒作”。“显然,来自于合作伙伴的不和谐,使‘泛珠三角合作’有流于概念设计的可能。”殷存毅说,“这是‘泛珠三角合作’面临的严峻问题,也是对首倡者广东提出的一个严峻挑战。”

  殷存毅认为,从认识上来看,很多人本身认识水平还非常有限。他举例说,在不久前的一个场合,某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一位负责人对其他省区的官员表示,“泛珠三角为大家提供一个平台,发展的‘红利’大家能拿多少,就要看各自的本事了。”殷存毅说,抱着这个心态显然不对,如果纯粹按照市场经济的做法,贵州、云南等落后地区显然分不到什么“红利”,如果这个合作体系对它没有帮助,其参与的积极性肯定会受到影响。“如果大家还是这种认识状态,落后地区就会觉得它们没有必要参与。”

 专家指出,在区域经济合作问题上,对合作最大的威胁是合作伙伴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加大。因为根据区域经济学的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等,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市场的力量不足以消除经济发展的空间不平衡,甚至会强化这种不平衡。

  广东社科院科研处处长丁力表示,“9+2”的各省、区都明白广东的困境和用意,但“9+2”当中,除了广东的经济表现较好之外,其他省份都是“穷兄弟”。“区域合作”就要建立在分工基础上的,而这些省份工业化水平低,相互之间替代性强,所以现在的局面只能是竞争大于合作,也难免会出现“貌合神离”的现象。

 合作基础

 “目前,我们能看到的仅仅是各省区之间签了一批合作项目,召开了联席会议,在很多人眼里,这是非常不错的成绩。”殷存毅说,“如果说大家的目的是签一批合作项目,就不一定要搞‘泛珠’,一个经贸洽谈会也可以签很多协议。联席会议在中国以前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中也是很常见的,并没有真正解决组织形式的问题。”

  专家指出,泛珠三角的合作与发展,需要一个有效的合作体系和框架,包括合作组织形式、政策目标、政策工具等。

 从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验来看,一个局部的经济要取得发展优势,必须首先解决政策上的优势。以往区域经济合作有一个特点就是中央给政策,通过政策上的优势来聚集资源。专家认为,“泛珠”要取得长足发展,必须有一个高于各合作伙伴的政府或类似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这个机构可能就是中央政府授权和管理下的一个委员会。

 “同时,在这个委员会的组织形式下,还需要解决一些政策工具的问题,比如成立发展基金和类似机构,以解决类似财政转移支付等共同、协调发展的问题。”殷存毅说。

  专家指出,在“9+2”中,广东作为合作首倡者与其他合作伙伴的预期有落差,广东认为对未来发展具有主导作用,而其他省份则视之为辅助性的发展措施,这种关系必须改变。“只有平等和对称的关系,‘珠三角’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在泛珠三角地区中,有东、中、西三个区域的省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非常突出。“以往的西部开发、振兴东北等区域战略发展,其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当的。”殷存毅说,“泛珠三角如果取得了成功,将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走出一条开创性的路子来,这个意义非常重大”。

  泛珠三角的“重大意义”除了是一个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命题,还是一个跨经济体制的命题。而专家认为,以上述角度来看问题,“9+2”要取得成功,关键看“9”。因为,“2”这个跨体制的问题已经有“CEPA——香港与内地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厘清上述关系。

 背景资料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泛珠三角区域包括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江西、福建9个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内地9省区的区域面积为全国的五分之一,人口占三分之一,经济总量占三分之一;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区,泛珠三角在全国的地位十分突出。

 由于广东省的区位优势,形成了以珠三角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同时,由于香港的国际航运、金融和物流中心的功能,湖南、广西等地的进出口货物主要经珠三角和香港,又形成了一个以大珠三角为主要进出口通道的“泛珠三角国际物流圈”。

  泛珠三角地区初步拟订了在基础设施、产业与投资、商务与贸易、旅游、农业、劳务、科教文化、信息化建设、环境保护和卫生防疫等10个方面作为合作的主要领域

中央加强政策支持 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最为强劲

许多专家、经济学者认为,随着中央加大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相继崛起,这三大区域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地带。

  据国家统计局的不完全统计,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涵盖了19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60%以上,引进外资占全国的70%以上。随着经济辐射能力增强,这些区域相继吸纳了周边更多的欠发达地区融入其中,从而拥有了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也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冯杰博士介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10多年的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中国的经济发展已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化,最早崛起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我国南部乃至全国的经济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领头作用,而新近发展的环渤海经济圈也显示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这些区域都具有地域、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它们能够带动和辐射区域周围的经济发展。

  经济学者许为平等认为,现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政策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希望后来崛起的环渤海经济圈能尽快建立一个环渤海地区国际经济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共同开发与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区域内各省区市的可持续发展。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