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税总局掀反避税风暴

2006-03-31 09:03:46    北京青年报 赵建华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国税总局掀反避税风暴 遏止每年300亿税款损失跨国企业在中国大肆避税已经是公开秘密,有关部门也已经为此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反避税行动。5月以来,国税总局的反避税行动不断升级并最终成为一场“反避税风暴”,由
国税总局掀反避税风暴 遏止每年300亿税款损失

跨国企业在中国大肆避税已经是公开秘密,有关部门也已经为此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反避税行动。

5月以来,国税总局的反避税行动不断升级并最终成为一场“反避税风暴”,由于这场“反避税风暴”正在将反避税行动制度化并引发了中国的税制改革,让很多跨国公司感到胆战心惊。

  中国将反避税行动制度化

  全球第一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前不久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四成跨国企业认为中国是亚太区中给它们带来最大税务挑战的国家。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但一半以上都是“亏损”状态。5月23日,国家统计局数据再次呈现外企中国生存之“怪现状”: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075亿元,不升反降3.5%。一方面是经营生产欣欣向荣,一方面是财务数据长期“红灯”(亏损)高悬。“我们认为亏损企业里面,有2/3属于非正常亏损。”

  国税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王裕康告诉记者,“造成非正常亏损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转让定价把利润转让出去。我们保守估计,每年转让定价避税的税款损失有300亿元。”

  一位从事国际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转让定价避税手段。第一种是高进低出。这种手法对“两头在外”的企业特别有效:原材料以高价格进口,产成品以低价出口,于是在国内的加工企业利润趋于零甚至亏损。而实际上企业利润已经被转移到境外去了。第二种是利用关联企业间固定资产购销和租赁避税。比如将设备或者固定资产抬高价格,虚增企业生产成本;将技术转让价款隐藏在进口设备价款中逃避技术费预提所得税;将境内财产高价租赁给境外关联企业,于是企业利润通过租赁费用转移出境。

  2004年10月4日,历时一年多的国家税务总局《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实施规则》(简称APA)正式出台。APA规则的实施允许企业通过“预约定价”的方式缴纳关联企业间交易的所得税,即允许企业和主管税务机关就相关应纳所得税或是销售利润率区间进行商谈论证,并按此纳税。作为国际通行的纳税方式,预约定价使得政府部门的漏征税风险与审查成本可能减轻,跨国公司也可以减低被稽查后双重征税的成本。

  中国借鉴国外经验加快税制改革

  由于避税冲击国家的税收权益,直接减少国家税收收入,世界各国对此都高度重视。美国是最早实行反避税的国家。早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反避税立法。

  近日,中日两国税务当局在北京正式签署我国第一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BAPA),双方首度开始反避税合作。评论人士认为,这对那些长期在中国避税的跨国企业来说甚至可以用“噩耗”来形容。

  由于种种因素制约,中国税务部门正在推行的预约定价工作进展并不快,目前全国仅签订了大约100份预约定价协议书,每年反避税所取得的税收收入甚至还不到10亿元。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早些时候曾表示,中国今年将进一步加大反避税力度,积极推行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管理制度。

  “外企避税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信息。”国税总局税科所副所长靳东升告诉记者,尽管外企避税非常严重,但税务部门要想彻底查处并非易事。这种模式的最大难题是税务机关调查成本和纳税人遵从成本较高。

  信息+人才:反避税行动中的瓶颈

  预约定价的操作方法是税务部门与应税单位就具体应纳税额进行协商,确定一个数字,在一定时期内不发生变化。可见,这一制度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协商”或者说“谈判”。而这又恰恰是税务部门的软肋。

  谈判的核心是知己知彼。但税务部门要想针对每一家企业都做到“斤斤计较”确实存在现实操作的障碍。“人才缺乏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王裕康坦言。跨国企业税收不仅涉及国内税法和税率,还需要税务人员了解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税收协定等,而目前我们不少税务人员只能简单地将国内税法条款套用在涉外税收中,很难保证国际税收真正到位。

  面对这样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表示,准备从几个方面加以解决,首先是大幅提高税务人员的待遇水平,吸引外部人才加盟;其次是效仿“风暴运动”,专打“大老虎”。“审计风暴”和“环保风暴”,是非常成功的典范,它们的典范就在于给同样面对经费、人力不足问题的监管部门寻找到一条社会舆论参与监督、“杀鸡儆猴”的积极成效;再者是实行重赏制度,鼓励更多知情的专业人士举报,对其进行重奖。并对被举报的企业一旦查实就予以公开曝光,让其为之付出金钱和声誉的双重代价;最后是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真正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外企六成亏损非正常 国税总局启动反避税行动

方面是经营生产欣欣向荣,一方面是财务数据长期“红灯”(亏损)高悬。5月23日,国家统计局数据再次呈现外企中国生存之“怪现状”:1~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8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6%;而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1075亿元,不升反降3.5%。

  外企避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国税总局的反避税行动也不断升级。近日,中日两国税务当局在北京正式签署我国第一个双边预约定价安排。专家介绍,双边预约定价意在解决跨国关联交易中的转让定价问题,是各国反避税的主要方法之一———据官方保守估计,跨国企业凭转让定价这一避税手段,就使我国每年税收损失超过300亿元。

  利润转移手法多样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4年8月底,我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94025家,但一半以上都是“亏损”状态。

  “我们认为亏损企业里面,有2/3属于非正常亏损。”国税总局国际税务司副司长王裕康告诉记者,“造成非正常亏损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转让定价把利润转让出去。我们保守估计,每年转让定价避税的税款损失有300亿元。”

  转让定价是跨国企业转移利润的主要手法之一。一位从事国际税收筹划的专业人士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转让定价避税手段。第一种是高进低出。这种手法对“两头在外”的企业特别有效:原材料以高价格进口,生产成品以低价出口,于是在国内的加工企业利润趋于零,甚至亏损。而实际上企业利润已经被转移到境外去了。第二种是利用关联企业间固定资产购销和租赁避税。比如将设备或者固定资产抬高价格,虚增企业生产成本;将技术转让价款隐藏在进口设备价款中逃避技术费预提所得税;将境内财产高价租赁给境外关联企业,于是企业利润通过租赁费用转移出境。

  双边预约直指转让定价

  “外企避税是一个国际性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信息。”国税总局税科所副所长靳东升告诉记者,尽管外企避税非常严重,但税务部门要想彻底查处并非易事。事实上,早在199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就规定,转让定价税收管理主要采用事后调查审计模式,但这种模式的最大难题是税务机关调查成本和纳税人遵从成本较高。

  而预约定价是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安排的形式,对纳税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联交易的定价方法及利润水平等事先约定一系列标准,以解决跨国关联交易中复杂的转让定价问题。

  近年来,双边或多边预约定价安排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各国解决复杂转让定价税收问题的主要方式。山西财经大学国际税收学教授王仙花说,双边预约定价就是发挥更多信息优势。因为跨国企业需要向两国税务机构同时申报。

  反避税任重道远

  “实际上这只是一个初步安排,以后还需要更多措施出台。”社科院世界经济所张金杰研究员告诉记者,“跨国企业避税问题在国际上也没有太多好的办法解决,因为跨国企业内部信息并不容易取得。”而预约定价只限于解决外企转移定价避税。王仙花认为,预约定价安排可能只对一部分企业有效,那些预计被查处可能性小的企业并不会积极参与预约定价安排。解决这一问题的另一关键是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目前,我国税务部门查处避税很少处以罚款,使得避税企业产生侥幸心理。王裕康此前曾透露,未来对于跨国企业转移定价避税,除了补交税额,可能安排加收利息并予以处罚。

  “人才缺乏也是个很大的问题。”王裕康坦言。跨国企业税收不仅涉及国内税法和税率,还需要税务人员了解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税收协定等,而目前我们不少税务人员只能简单地将国内税法条款套用在涉外税收中,很难保证国际税收真正到位。

  张连明表示,跨国企业转让定价往往牵扯到世界范围内产品价格和其他信息,外企反避税还需要商务部、海关和工商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单靠税务部门力量有限。

中国明年将加强涉外税收管理 加大反避税力度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谢旭人今天在此间表示,明年中国将进一步加大反避税力度,积极推行关联企业间业务往来预约定价管理制度,推进联合税务审计,加强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提高跨国税源监管能力,强化涉外企业和外籍个人所得税日常管理,做好国际税收和涉外税收征管工作。

  在此间举行的全国税务工作会议上,谢旭人表示,二00五年中国将加强纳税评估,将制定下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完善纳税评估制度,促进税源控管。中国会建立行业平均增值率、平均利润率、平均税负、平均物耗能耗等指标体系,为纳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还要对比分析行业总体指标与纳税人个体指标之间的差异,对比分析企业申报纳税与统计的增值税、实现利润等相关信息的差异。

  此外,明年还要加强税收分析预测。他说,税收分析不仅要关注收入总量增减变化,更要分析各税种收入与相互经济指标的关系,分析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变化的原因,对不同地区、行业税负水平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宏观分析发现问题,要追踪到税源、落实到企业进一步剖析,加强税源监控。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