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信贷定价能力:国有商业银行的急迫课题

2006-07-28 11:09:19    国际金融报 王明利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一流的商业银行需要一流的信贷定价能力。无论是银行的风险控制还是盈利水平,都离不开高超的定价艺术,银行信贷部门对每一笔贷款所确定的利率必须覆盖其风险及成本,否则,银行就难以控制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盈

    一流的商业银行需要一流的信贷定价能力。无论是银行的风险控制还是盈利水平,都离不开高超的定价艺术,银行信贷部门对每一笔贷款所确定的利率必须覆盖其风险及成本,否则,银行就难以控制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盈利性也无从谈起。

    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价能力如果不能随股份制改革进程而有较大提高,继续维持当前的低利率扩张模式,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竞争力提高,也会阻碍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恶化市场配置资金要素能力,降低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商业银行。一流的商业银行需要一流的信贷定价能力,无论是银行的风险控制还是盈利水平,都离不开高超的定价艺术,银行信贷部门对每一笔贷款所确定的利率必须覆盖其风险及成本,否则,银行就难以控制其所面临的各种风险,盈利性当然也就无从谈起。

    但从目前数据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前后其贷款利率并无太大的差异,明显体现出信用风险定价的无效性。

    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企业以间接融资为主,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额占全部贷款一半以上,其信贷定价能力如果不能随股份制改革进程而有较大提高,而是继续维持当前的低利率扩张模式,不仅直接影响其自身竞争力提高,也会阻碍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恶化市场配置资金要素能力,降低社会资金配置效率,使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而且一旦经济增长出现波动,不良贷款率很可能会出现大幅反弹,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这个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原因

    始于2003年下半年的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随着中国建设银行与中国银行的成功上市进入深化阶段,改革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与好评,但值得注意的是决定银行长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银行信贷定价能力并没有随改革推进而明显改善。

    (一)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定价能力提升缓慢的现实表现

    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以前,人民银行对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各金融机构没有对信贷资产定价的权限,其贷款依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利率发放。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人民银行逐渐放松了对有信贷发放权限的银行贷款利率的管制,自2004年10月29日起,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至此,具有信贷权限的银行(城乡信用社除外)就基本可以基于目标客户的风险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从理论上讲,贷款利率应等于无风险收益率加上该笔贷款的风险溢价和目标收益率。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定价原则,要求贷款利率必须覆盖每笔业务的成本和费用、风险损失和盈利目标。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下,放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应有较大幅度的上浮。但从银行贷款利率分布数据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能力提升缓慢,定价水平仍然没有太大的变化,新增贷款仍基本集中在基准利率左右,即0.1-0.3个单位的震幅范围内,其贷款利率上浮的比重甚至低于上限完全放开以前。

    (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定价能力提升缓慢的原因

    按照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标,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在改革后应有质的变化,而实际数据显示并非如此,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政府政策支持不到位,还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改革中出现了偏差?在对比国际成熟银行信贷定价模式,并对我国当前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后,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有利于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信贷定价能力的基础环境尚不完善。依据发达国家银行通用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信贷风险衡量首要考虑的是权威评级机构对客户的评级,然后结合自身所掌握的相关信息确定风险等级,最后才是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而我国在前两方面的基础明显不足。我国尚未形成权威性高的信用评级机构,同时有关个人和企业客户的征信系统建设才刚刚起步,需要进一步完善。今年年初,全国联网的个人征信系统开始运行,截至4月底,人民银行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自然人数已达4.88亿,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人数为4500万。而包涵企业信息的数据库尚未建立,信息不对称情况严重,企业信息特别是中小企业信息获取渠道不畅,真实性难以保证,增加了风险控制的难度。

    二是国有商业银行提升贷款定价能力的激励机制不足。商业银行业务“同质化”现象较严重。从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竞争策略看,特色不明显。另外,中间业务比重很小,又主要集中在银行卡、结算、电子汇划及代理保险基金等收费少、技术含量低的业务上。这种状况下,贷款利率弹性较高,提高利率的机会成本加大,在当前商业银行日益增长的“存差”压力下,银行以低成本竞争客户,以规模扩张方式保证利润实现的风险与操作难度从短期看显然比提高利率,同时重新寻找新的目标客户要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扩大贷款规模可以通过增大分母的方式,在短期内迅速降低不良贷款率,提升银行整体形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国有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定价能力的动力。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思维模式转变与利率定价机制改进明显落后于股份制改革进程。受长期利率管制的影响,商业银行的利率定价理念淡薄,银行没有必要发展信用评级技巧,也没有必要开发用于评价客户信用等级的信用评级工具,更不用保留目标客户的信用历史记录,国有商业银行这种状况更加严重,这使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上面临比其他方面更大的困难。

    影响

    银行信贷定价能力看似银行经营中的一个微观问题,却直接影响到银行的整体运营与其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如果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定价能力不能随其股份制改革进程有实质性提高,将影响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果顺利实现,阻碍利率市场化进程,继续扭曲资金要素配置,并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不利影响,具体来讲:

    (一)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提高

    定价能力是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如果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不能有效提高其信贷定价能力,其寻找潜在客户的能力将大大降低,只能将目标锁定在有限行业的有限客户群体,以降低利率的方式参与竞争,其业务发展被动性很大。定价能力低下的情况下,银行信贷的风险就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业务的盈利性也就值得怀疑,将进一步削弱其竞争力,更不用说实现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银行的改革目标。

    (二)不利于保持我国金融稳定。在国有商业银行定价能力低下且提升缓慢的条件下,由于不能精准地为每一笔贷款确定合适的利率水平,其理性的选择就是将贷款利率厘定在基准利率周围很小的范围内。毫无疑问,这种定价模式既无法为其锁定信贷风险,又压低了净利差(净利差等于净利息收入除以总生息资本),使得银行的盈利不能有效覆盖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损失。如果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定价模式依然如故,将很难以经营收入满足稳健经营需要,不良贷款率仍有反弹的可能性,这不仅会大大降低改革效果,延缓改革进程,而且一旦国内经济出现波动,极易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

    (三)增加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

    目前在信贷资金配置上,一方面,国内很大一部分盈利性好、前景不错的中小型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从而被迫从地下金融市场获取资金,既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增加了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难度;另一方面,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出现过度集中于国有企业或由政府主导的基础项目以及部分当前效益较好,实际上存在潜在过剩风险的行业,对某些行业的过度资金供给可能造成虚假繁荣,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些行业的生产过剩。从而降低社会资金配置效率,增加了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

  建议

    提升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定价能力,使贷款定价能够覆盖其风险,要靠银行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政府的有限参与。

    (一)相关部门要加大对银行信贷决策的制度与环境支撑。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要尽快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同时建立针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私营企业等的征信系统信息库;建立与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整合现有信用体系资源,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增加信用信息数据透明度,使公共部门掌握的信用资料能被有效地利用起来,促进在现有基础上升级信用体系水平,减少重复建设;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建立和运营、评级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规范和约束;加大信用评级专业人才的培育力度;在此基础上,促进金融机构充分利用第三方中介机构的成果,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二)从监管方面增加对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信贷定价能力的约束。金融监管部门要严格监测各项评估指标,从监管方面增加对国有商业银行提高信贷定价能力的约束。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规定的三大类七项指标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进行评估(具体包括经营绩效类、资产质量类和审慎经营类。经营绩效类指标包括总资产净回报率、股本净回报率、成本收入比;资产质量类指标指不良贷款比例;审慎经营类指标包括资本充足率、大额风险集中度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特别是审慎经营类指标,不仅要明确数量上的达标,还应对达标方式进行监测,以此国有商业银行提高定价能力,以保证审慎经营的动力。另一方面,加强对商业银行定价模式和贷款风险控制的监管,监管部门要建立行业、地区风险监控机制,要求国有商业银行提供信贷集中度较高行业、地区的长短期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报告,并及时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潜在信贷风险进行预警。

    (三)加快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多样化发展与经营理念转变,增强提高信贷定价能力的动力。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要尽快转变经营思维,真正建立企业化与市场化经营模式,确立梯度目标市场和目标客户群,彻底改变在授信方面奉行的“唯所有制论”、“唯规模论”等倾向和粗放经营模式,积极“走出去”,主动寻找和培养潜在优质客户,要克服优惠利率的惯性思维,学会运用资金定价的手段,覆盖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从而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一部分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适度提供贷款融资,培育未来的优质客户。另一方面,要尽快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商业银行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将实施、资本约束给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带来的影响,真正确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与中间业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发展的战略,调动基层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的积极性。增加投入,在现金管理、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组织安排、收购兼并顾问等政策允许、市场需求较大的业务发展上下功夫,加强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开发,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办法和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提高产品创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新的竞争形势下银行业务战略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以此降低盈利能力对贷款规模和特定客户的依赖性,从而降低提高利率可能产生的利润缩减、不良贷款率上升等风险。

    (四)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引进国际成熟定价工具,提升信贷风险衡量能力。积极借鉴国际成熟定价工具,结合我国金融环境,对传统的风险识别、监测与风险定价的工具进行改造和升级,实现全额风险计量和控制。细化利率定价、风险管理和绩效考核的专业分工,执行按产品、客户以及业务经营单位进行成本核算和业绩考核的管理会计制度,为贷款定价提供基础数据。对银行信贷部门进行信贷定价能力培训,提升其贷款定价能力,在保留贷款过程中的“三查”和“审贷分离”制度的基础上,运用升级后的贷款定价工具确定潜在客户的贷款利率水平。建立风险溢价测评体系,健全各项业务经营的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内部评级法和已收集积累的有关数据对各种风险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大小进行科学合理的测算,提出每笔业务的风险溢价参考值和潜在风险管理方案。建全行业、地区风险的监测机制,与长、短期风险的监测预警体系,利用多样方式、工具转移和分散信贷风险,防止银行信贷过度聚集于单一行业、单一部门。培养与引进专业人才,保障信贷定价工具作用的最大化发挥等。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