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钢济钢“拉郎配” 中央地方钢铁重组中取向不同

2006-08-07 14:52:56    和讯财经 李其谚   我要评论0   我要收藏   
打印
  莱济合并,折射出中央与地方政府在钢铁行业重组中的不同取向  “中国式重组”?  山东省内两大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莱钢集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下称济钢集团)即将 合并的传言,

  莱济合并,折射出中央与地方政府在钢铁行业重组中的不同取向

  “中国式重组”?

  山东省内两大钢铁集团——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下称莱钢集团)、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下称济钢集团)即将
 
合并的传言,终于尘埃落定。8月1日,两集团下属的股份公司——莱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102,下称莱钢股份)与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22,下称济钢股份),同时发布提示性公告,证实了将组建钢铁集团的消息。

  两纸公告除了落款不同,其内容几乎一字不差。组建山东钢铁集团将遵循两个原则,一是有利于整体优势发挥;二是集团法人资格、市场主体性质不变。此前业内人士风传莱钢与济钢不和,对合并前景并不看好;山东省政府却对此次并购表现得信心十足。省国资委主任曾昭起在稍早举行的省管企业负责人会议上透露,山东钢铁集团组建工作已进入实施操作阶段,有望今年10月底前完成。

  一个“钢铁巨人”将在整合之后形成。以2005年中国钢铁产量计算,济钢集团以1042万吨排名第六;莱钢集团以1034万吨列在第七。“两大集团合并后,其产能将仅次于宝钢,称得上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一次钢铁业重组。”7月31日,在中国钢铁协会理事会上,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如是评价。

  不过,比这桩“省政府主导下的重组”更值得关注的是,“合并”对两家公司正在进行中的另两桩谈判,势必产生微妙影响:一是国际钢铁业巨头阿赛洛购莱钢股份;另一桩则是宝钢合并济钢集团。在业内观察家看来,山东省政府之所以强力推进莱济合并,很大程度上是向宝钢对济钢的合并投出了“反对票”。

  对于此桩正在展开的并购,被整合者却显得有些茫然。8月2日,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温燕明对《财经》记者透露,“这是政府的活动。到现在为止,企业内部还没有什么反应。”

  莱钢集团资本运营部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整合的具体方案目前还没有做。我们只知道原则上是用国资委掌握的济钢和莱钢集团的股权组建一个新公司。由于保留了法人实体,实际上对于企业来讲,并不会有太大影响。”

  据悉,莱钢集团与济钢集团同为山东省内两大钢铁集团,关系却相当微妙。

  “两个企业就像是兄弟俩,一直在明里暗里较劲。”钢铁协会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就连我们的专家去山东调研,如果去了其中一家,就必须去另外一家——而且前去的顺序也大有讲究。”

  2005年年底,正值中国中大型钢铁集团竭力向千万吨产能冲刺的时刻,两家企业更为“谁做山东钢铁企业产能老大”而绞尽脑汁。最终,在莱钢集团公布了1034万吨的产量之后,济钢集团以超出8万吨的产量,排在了莱钢集团前面。

  从技术层面看,莱钢集团与济钢集团各有所长,“平分秋色”。莱钢集团以生产H型钢见长,在螺纹钢、特殊钢、无缝钢管等线材方面也具有优势;济钢集团则在中板、中厚板、镀锌板、彩涂板等板材方面更强。

  近年来,两家公司都在上马新的生产线,济钢集团开始进行线材生产研发,莱钢集团也涉猎高端板材,都希望能在对方的领域也争到一席之地。

  莱钢向左,济钢向右?

  在战略引资之中,莱钢集团与济钢集团先后选择了不同的道路——莱钢集团选择了境外的钢铁巨头阿赛洛,济钢集团则一直在与宝钢进行接洽。

  “阿赛洛在钢铁行业,无论是资金、技术还是管理都是一流的。如果莱钢与他们合作,可以提高莱钢的产品质量和技术,肯定能提高产品档次。”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山东省政府一位官员对莱钢与阿赛洛的谈判表示了支持。

  “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引进阿赛洛的技术、管理,提高莱钢产品的质量和层次,加快自主创新。这对于调整山东的钢铁产业结构来说,是非常理想的道路。”山东省经贸委主任李书绅对记者指出,“现在国家提倡走重组的路子。这也是一条路。当然,国家的角度与我们不同。”

  钢铁行业实行跨区域的战略重组,在中央政府层面更受支持。济钢与宝钢相互倾心已久。济钢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温燕明曾透露,宝钢与济钢就“合作”谈判已经洽谈了一年有余。

  一位接近宝钢集团的分析师告诉《财经》记者,由于济钢在中厚板品种上的技术优势,宝钢一直对济钢集团有着浓厚兴趣。今年一季度,宝钢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从二级市场买入济钢股份3320万股,占流通股的12%,占全部股份的3.53%,位居济钢股份第二大股东。

  然而,双方全面合作的谈判进展不顺。济钢集团一位负责人告诉《财经》记者,宝钢收购济钢集团的谈判已经进行了“相当长时间”。但由于涉及到未来济钢的定位和在哪里纳税的问题,双方最终没有达成一致。

  另一边,莱钢引入阿赛洛的打算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狙击。去年7月,发改委发布了《钢铁产业政策》,对于外商进入中国的钢铁市场做出严格限制,原则上不允许外资控股中国的钢铁公司。这对于志在取得莱钢股份控股权的阿赛洛来讲,不啻当头一棒。

  不过,阿赛洛最终选择了妥协,希望以“并列第一大股东”身份进入莱钢股份。“阿赛洛很尊重我们的钢铁产业政策,中国政府允许他持多少他就持多少。”莱钢集团一位参与谈判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

  今年2月24日,阿赛洛与莱钢集团正式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阿赛洛以每股5.888元的价格,受让莱钢集团持有的莱钢股份38.41%股权,转让总价款为20.86亿元。股权转让完成后,莱钢集团仍持有莱钢股份38.41%股权,与阿赛洛并列莱钢股份第一大股东。

  然而,这一方案上报后,至今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批准。而在此期间,山东省萌生了“整合济钢、莱钢”的想法。

  谁是出局者?

  莱济的合并,对于一直力图进入莱钢和济钢的阿赛洛和宝钢而言,显然是一个最大的变数。虽然阿赛洛甘愿以妥协方式买入上市公司股份,但长远来看,对于中国钢铁行业的觊觎不容小觑。在莱济合并之后,阿赛洛与宝钢,最终谁能如愿以偿?

  香港一位业内资深分析师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对于外资并购的审批愈来愈严,莱济的合并,将使阿赛洛与莱钢股份的并购方案更为渺茫。

  然而,莱钢集团否认了这种看法。集团资本运营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济钢集团的合并并不影响阿赛洛对于股份公司的并购。“关键是省政府的态度。我们与阿赛洛的合作仍然得到省政府的支持,签订的方案也已通过省政府上报到国家有关部门,等待审批。”

  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一位负责人则认为,省政府推动两大集团的合并,很大程度是为了阻止济钢与宝钢重组。光大银行钢铁分析师赵志成认为,莱钢与济钢的合并,事实上大大降低了济钢集团与宝钢集团重组的可能性。

  原宝钢集团董事长、钢铁协会的会长谢企华对《财经》评论称,“目前,地方政府已经成为钢铁行业跨区域重组的最大障碍。”

  邢钢董事长袁世臻认为,对于中国省属的钢铁企业的重组问题,税收的变化是影响地方政府态度的关键。“交税交给当地是理所当然。但是我们赚的钱,投到哪里是个问题。我要把钱投在甲地,甲的官员高兴,乙就不高兴。跨区域重组,这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中国目前的税收机制是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改革所确立的。在这次改革中,来自地方的阻力相当大。

  为了平衡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关系,改革最终选择了折中的方案,保留了原来计划经济色彩极强的税制模式——在所得税方面,按照隶属关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办法——隶属于中央的企业,所得税归中央所有;隶属于地方的企业,所得税归地方所有。

  至2002年,地方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收入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然而,同样出于减小改革阻力的考虑,在实施中采用了增量分成的办法,即每年所得税收入增量的部分进行中央与地方分成,存量的部分依然按照原来的模式进行分配。

  这一税制设计,使得跨行政区域的企业在兼并重组中面临重重困难。跨地区的企业并购重组之后,新的投资在哪里,对地方的财政收入影响很大。

  重组御外资?

  8月2日,合并后的阿赛洛与米塔尔首次联合发布了上半年业绩报告,称如果米塔尔获得阿赛洛50%以上的股份,米塔尔将并入阿赛洛;阿赛洛持有新公司50.5%的股份,米塔尔持有49.5%的股份。这一合并,令中国政府对于阿赛洛对莱钢的收购警觉起来。

  中国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新近发表一份关于世界钢铁工业兼并重组的研究报告,其中指出,与外国钢铁企业或投资基金相比,中国的钢铁企业规模都不大;如果没有采取并购或防御措施,将很容易被收购或者控股。

  “米-阿并购,对于国际钢铁业竞争格局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此我们应该有危机感、紧迫感。”中国钢铁协会会长谢企华在7月31日的钢铁协会理事会上指出,米塔尔收购阿赛洛之后,已成为年产量超过1亿吨的钢铁集团,钢铁产量接近全球的10%,“中国政府也应该推进中国钢铁行业的联合重组。”

  然而情况不容乐观。谢企华表示,自去年7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公布以来,钢铁企业联合重组的步伐有所加快。但总体上看,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低的问题远没有解决。今年上半年,产量居全国前十位的钢铁企业的产量,仅占同期全国钢产量的35%,与去年相比几乎没有实质的变化。“由联合重组而提高的产业集中度,被快速增长的产量所抵消。”谢企华说。

  正因为此,一些业内人士对于莱济合并这桩“省政府主导下的重组”评价不高。中国钢铁协会副会长罗冰生接受《财经》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主张钢铁行业进行市场化的跨区域的并购,这样才能培养出亿吨级的大型钢铁集团,真正抵御国外钢铁巨头的并购。”

  资深钢铁行业专家、原冶金部顾问董贻正则告诉记者,国家推行政整合的目的,是希望能形成几个有影响力的大集团,以为这样“就太平无事了”,但这个想法“并不现实”。一方面,应给中小企业生存空间;另一方面,现阶段还没有办法解决地方政府对于跨区域重组的消极抵抗。■

图文推荐

总裁汇O2O拟上市公司股权投融资平台

独家策划

更多
首届全国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创新创业 在通往无人驾驶的神奇之路上,英特尔勇往直 蒙牛管理层巨变创始人牛根生辞职5年后重新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支付方式

工信部备案: 粤ICP备18005112号    公安部备案: 44030602004322

版权所有 总裁网 Copyright © 2007-2024 iChinaCEO.com, All Rights Reserved